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正能量

大年初一的那些事与习俗_心情随笔

分类:正能量时间:2022-08-06 16:20:07关键词:大年初一的那些事与习俗

一年一度的海上年俗风情展,已连续举办第十三届,它已成为沪上新春期间的一道文化大餐,让我们守护了共同的精神家园,也让我们了解到传统年节的博大精深。

大年初一,是年节中的最重要的节点与内容之一。提到大年初一,许多人都会道出穿新衣、拜大年、放鞭炮、元宝茶、煮饺子、吃年饭等。其实,大年初一的事儿与习俗远远不止这些,“年”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本义为谷物的成熟,人们将谷物一熟称为一年,由此可见,它是根植于农耕基础的文化。据考证,作为岁首的年节已走过了近三千年的历史,从而形成了异常深厚的年节文化风俗。

首先是大年初一的名称,就足以让目不暇接了,最早叫“元旦”,意为岁首的第一天,隋代《玉烛宝典》称:“正月为端,其一日为元旦”。1911年12月31日,辛亥革命后湖北军政府为了采用国际公历纪元,将“元旦”给了公历的一月一日,而农历的年节则改称了“春节”。大年初一,古又称为“三元日”,即是年月日三个时间标志的开端。农历初一又称朔,故尔大年初一又有了三朔,以示年月日相聚于同一时刻。大年初一的名称还有“元日”、“正旦”、“正日”、“新正”、“岁首”、“上日”、“新年”、“正朝”、“正月旦”、“正月朔”等。

“磔鸡”是古时大年初一的重要习俗。相传女娲创造万物生灵时,初一为鸡。古人认为鸡文武兼备的德禽,所以将正月初一作为“德禽”的生日。《风俗通》记载:正月初一要“以雄鸡着门上,以和阴阳”。这种源于上古对鸡的崇拜理念,就萌生了新年“磔鸡”的习俗,再加上“鸡”和“吉”是谐音,“鸡日”就是“吉日”,所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初一张贴公鸡年画于门首的风俗。另外,还有一种习俗,新年第一天是不能打鸡、骂鸡和杀鸡的。

祭祀,也是大年初一的重头戏。这天的祭祀与平时不同,它要祭祀各种各样的神衹,这是年节中最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要把最好的佳肴用上,并要在五更天起床后,首先举行这种仪式,因为是祭祀各种神衹及祖宗,这种习俗被称为是“祭全神”其内容无非是祀求诸神保佑全家在新一年里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平安幸福。所奉供品,一定要过了初一,才能食用。“祭全神”中各神仙是丰富多彩的,通常除财神、关帝、观音、仓神、灶君和土地公公外,还有所谓的井神、磨神、碾神、路神、牛神、马神等。这种习俗,也体现了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阴阳调和、天人合一、人神共娱的哲学思想。

作为一年第一个吉祥之日,除上寄于祝福的习俗外,还有很多忌讳,这在大年初一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除了我们生活中还在流行忌讳不吉利的话、忌讳打碎盘碗、忌讳动针剪、忌看病吃药等。还有不少忌讳今天很陌生了,例如忌在床前拜年、忌借火种、忌讨债、还忌打水、忌五更前大声喧哗等。在这些忌讳的背后,有讲究也有故事。譬如忌风雪,有俗语道“元日晴不阴,五谷扎下根;元旦日晴明,年丰人安宁;元日风雨,禾贵蚕儿稀”。还有民间忌动扫帚的习俗,据说正月初一是扫帚的节日。

大年初一的习俗也是在变化与发展的,比如说“压岁钱”,源于汉代的“压胜钱”与宋朝的“压岁盘”。我们今天流行的“团拜”,则源于清代中期,清人艺兰生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