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工模型设计
自担风险的快递员与快递公司是否构成劳动关系?
双方签订代理业务合作协议是否能够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以自身名义帮助企业招聘的,与用人单位是否构成劳动关系?
用工是否可以使用“无责任底薪”?
网约车与平台是否属于劳动关系?
保姆与雇主之间是否属于劳动关系?
在校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可以认定为劳动关系?
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与政府部门是否形成劳动关系?
发包方将工程发包给无资质的承包方,发生工伤事故发包方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
集团公司将员工在下属关联公司之间调动,为员工支付工资、购买社会保险的企业与实际用人企业不一致,如何认定劳动关系?
关联企业交替变更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实际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作报酬从未发生变化的,如何认定劳动关系?
集团公司委派员工到子公司担任领导,委派员工接受子公司的管理,能否与子公司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退休返聘人员在工作中被第三人伤害,公司应当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吗?
员工发生工伤,应当由用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还是由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劳动者怀孕,用人单位可否将其退回派遣单位?
用人单位可否与劳务派遣单位约定法律规定之外的退回权?
劳务派遣合同期限违法是否可以主张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二、招聘入职法律风险
员工欺诈入职,单位可否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招聘广告存在虚假承诺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单位多部门都有招聘权,是否会产生法律风险?
劳动者入职时隐瞒婚姻情况是否构成欺诈?
单位的招聘条件与实际签订的合同不符,用人单位是否算是欺诈?
具备劳动合同主要内容的招录文件可否视为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支付二倍工资?
录用通知书中的内容与劳动合同的内容有冲突,应当如何适用?
用人单位能否撤销录用通知书?撤销录用通知书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背景调查是否需要提前通知?
员工知情权的行使时间及用人单位应当告知的内容?
如何理解用工之日与劳动关系建立之间的关系?
员工提供虚假的学历证书,用人单位应当如何应对?
员工不提供要求的入职手续材料,单位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签订入职登记表是否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规定?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是否需缴纳社会保险?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进入医疗期能否延长试用期?
试用期内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赔偿用人单位的招录费用、培训费用?
试用期后,是否还可以用录用条件限制员工?
试用期违法解除,员工是否可以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在试用期内员工患精神病,用人单位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关系吗?
三、规章制度
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有效?
员工宿舍、楼道、厕所等办公室之外的场所发生违规行为,如何处理?
企业员工变动比较频繁,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不是对新员工有效?
规章制度内容不合法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实操中,如何把握规章制度的公平合理原则?
某企业没有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人数又非常多,是否可以简化程序,将规章制度交由企业工会讨论?实操中如何操作?
企业职工没有组建工会,会影响规章制度的生效吗?如何操作?
员工拒绝签字是否影响规章制度效力?如何操作?
规章制度中能不能制定末尾淘汰制,以此来解除劳动合同呢?
违规处理方式中,能不能采取承担经济责任的处理方式呢?
一些不辞而别的员工,在离职一段时间后,又回来开离职证明,用人单位是不是可以拒绝呢?对于不辞而别的员工,在实操中如何操作呢?
公司对严重违规员工处理决定的通知正确的送达方式有哪些?
公司以员工过错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否事先通知工会?
严重违规解除与严重失职解除的区别、联系?
对于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员工,如何处理?
如何规定严重违规中的严重程度?
在试用期内,公司是否可以单独订立试用期合同而不订立劳动合同?
未按本手册的规定履行审批程序的加班公司是否应支付加班费?
只要单位安排员工加班,员工必须加班么?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那么,若单位安排员工周六休息半天,周日休息半天,是不是可以呢?
如何处理员工泡病假的现象?
四、劳动合同的订立
未领取营业执照的主体是否可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应聘过程中未履行如实说明义务是否必然构成欺诈?
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旷工一天扣三天工资”是否有效?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对“连续”应如何理解?
已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是否需要赔偿?
本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订立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该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
如果双方已经订立了二次固定期限合同,第二次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是否还有权终止合同的权利?
劳动者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只是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事后反悔,能否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用人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能否主张双倍工资?
集体劳动合同协商员工的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的冲突该如何解决?
劳动报酬“约定不低于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改如何认定?
五、劳动合同的变更
1、调岗调薪九类情形实操指引(1/9—9/9)
(1/9)协商一致调岗
(2/9)医疗期满调岗
(3/9)不胜任工作调岗
(4/9)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调岗
(5/9)裁员前调岗
(6/9)“三期”女工调岗(孕期、经期、哺乳期)
(7/9)工伤员工调岗
(8/9)涉密人员调岗
(9/9)预期调岗(轮岗、待岗、岗聘分离)
调岗调薪技巧总结
2、劳动合同变更风险解析
劳动合同变更的法规政策规定如何?
劳动合同变更包括哪些情况?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过程中的风险如何防控?
工作地点的变更/搬迁的风险如何防控?
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加班费
有效工作时间与加班时间改如何确定?
休息及用餐时间与中断工作休息的区别——12小时或24小时工作加班与值班的区别?
加班时数的确定四步骤
三种工时制度下加班如何认定?
加班费的举证责任、计算方式
劳动合同三种期限的理清
固定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区别?
劳动合同期限与服务期的关系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实务
几类特殊员工的特别处理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实务
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实务
七、医疗期、女工三期
真伪病假核实﹡四种方式
虚假病假处理﹡三步走
医疗期期限核定﹡两元素
“泡病号”六大对策总结
员工的累计工作年限如何计算?
劳动者辞职后又入职,如何计算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
此前依法享有的医疗期时间是否计算在本单位工作年限?
同一个人同一个单位,休医疗期有次数限制吗?
同一个医疗期内,是否只能休一种疾病?
医疗期连续休和断续休有什么区别?
前一个累计计算周期结束后,医疗期未休满,是否累加到下一个周期?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或未婚先孕能否享有假期及待遇?
女职工领取了生育津贴的,用人单位就无需支付工资?
企业可否对“三期”女员工单方调岗呢?
企业可否单方降低“三期”女员工的工资标准?
女员工”三期“内公司能解除劳动合同吗?
八、解除与裁员
1、解除
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那些?
用人单位能否仅以口头宣布辞退劳动者?
在公司内部张贴《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是否有效?
三期女员工严重违反公司规定,公司是否可以辞退?
如何理解给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员工涉嫌犯罪被羁押,用人单位能否以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医疗期满继续请病假的,用人单位能否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因医疗期满解除,用人单位是否要向员工支付医疗补助费?
如何对不胜任员工进行调岗降薪?
销售业绩未完成,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合理?
如何认定调岗的合理性?
经营战略调整、主要经营业务退出市场是否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2、裁员
组织架构调整是否是裁员的法定理由?
业务外包是否是裁员的法定理由?
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与经济性裁员的区别有哪些?
违法裁员,员工要求继续履行,如何应对?
员工如果不同意解除劳动关系,有哪些替代方案?
对三期女工、医疗期内员工、工伤期员工、下岗职工、退休返聘员工等特殊员工的裁员方案如何设计?
裁员面谈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如何处置突发事件或群体事件?
九、辞职、终止
1、辞职
员工辞职理由的界定?
员工递交辞职信后能否撤回?
员工辞职不写书面辞职信、不办交接如何处理?
“三期”女工、工伤、医疗期的特殊员工的辞职如何管理?
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员工辞职能否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
单位未支付员工未休年休假工资,员工辞职能否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
员工与企业签订不缴纳社保的协议会产生什么法律后果?
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能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双方协商一致,用人单位是否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可以是口头形式吗?
如何设计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文本?
2、终止
劳动合同终止前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提前通知劳动者?
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是否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延续包含哪些情形?
劳动合同期满企业调整工资结构,是否可以认定为违法终止?
男职工达到60周岁但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是否能退休?
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只做出股东会决议后就可以与员工终止劳动合同?
十、劳动争议
员工要求公司补交社会保险是否属于仲裁受案范围?
员工要求公司补交住房公积金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争议案件仲裁请求与诉讼请求不一致如何处理?
因未休年假发生争议,仲裁时效如何起算?
劳动者在仲裁阶段故意隐瞒证据,在诉讼中提出证据的应如何认定?
工伤认定中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倒置适用的情形有哪些?
当事人在法院达成调解意向,法院出具并送到了调解书,当事人是否可以反悔?
当事人双方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是否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已经签了法院调解协议书,是否能申请撤销?
因未休年假发生争议,仲裁时效如何起算?
人民法院能否主动审查仲裁时效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