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古文赏析

端午临中夏 时清人复长原文出处及意思解释

分类:古文赏析时间:2017-05-24 11:34:07关键词:端午,唐太宗,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 时清人复长原文出处及意思解释,这句诗句是出自唐太宗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唐宋诗词中歌咏端午的作品美不胜收,关于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的意思,跟着秋雨露小编一起看看吧!

   QQ截图20170524112522.jpg

 

【出处原文】

 

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解释意思】

 

日前过五月端午,有学者提出端午与屈原无关,因为无从查考屈原投江那天就是端午,而去恶——如祭祀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辟邪演变为吃粽子倒是有据可查。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仲夏记》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大戴礼》记载,“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曰孟尝君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盖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因为古代迷信,所以称五月为“毒月”和“恶月”。《太平御览》中东汉董勋《问礼俗》曰:“五月俗称恶月,俗多六斋放生。”

 

其实,不少古人也不相信月份与“恶”息息相关。《宋书·王镇恶传》说:“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远房宗族)。猛(镇恶之祖)见奇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日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之为镇恶。”后来王镇恶果然辅助南朝宋刘袺(jie音洁)北伐,拜征虏将军。

 

旧俗五月五日端午节人们用葛蒲叶作剑,与艾叶等并悬扎门首,以求解毒避邪,故又称五月为“蒲月”。    

 

五月榴花如火,耀人眼目,故美其名曰“榴月”。

 

五月在十二月阴中又被称为“皋月”。《尔雅·释天》曰:“五月为皋。”清人郝懿行注说:“皋者,《释文》或作高,……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下而上。”    

 

《诗经》中云:“五月鸣蜩。”鸣蜩是蝉即知了的一种。所以也有人把“鸣蜩”作为五月的代称。

 

另外由于五月处于夏季的中间,故称“中夏”。唐玄宗《端午》诗:“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中”通仲,因此有“仲夏”之称谓。

 

夏季称朱夏,故五月又称“朱仲”。

 

时至端午,端午临中夏 时清人复长,整首诗为后世留下了那个时期珍贵的端午风俗民情画卷。喜欢记得关注我们吧!秋雨露网站。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