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一所农村学校读高中。那时国家恢复了高考,我们这些学生更是如饥似渴地拼命学习,不只因为知识改变命运,也因为个人爱好,那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好书让我沉醉迷恋。
那时在相对偏僻的农村,要得到一本好书是不容易的,无处可买,也无钱可买。要是哪个同学有一本好书,其他同学就排着队借,记得好不容易借到一本《青春之歌》,我读了一个通宵,归还的时候还特别不舍,想着如果自己能拥有一本该是多么幸福的事。那时,《中国青年报》连载《第二次握手》,我有个亲戚在一所学校当老师,他们学校有《中国青年报》,我每天下午放学后,赶五公里路到去他那里看当天的报纸,风雨无阻。只看一遍觉得意犹未尽,就把报纸带回家,第二天再还回来,我想把每天连载的内容抄下来,汇集成一本书。每天晚饭后写完作业,我就一笔一画非常认真地开始抄,天天抄到半夜。就这样几乎一天不落,我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整个过程我一点也没觉得苦,有的只是兴奋和满足。
那时,有个同学弄到了一本上届考上大学的同学的复习资料,说可以借给我一个星期,我决定把整本书抄下来。我课间休息的时候抄,吃饭的时候也在抄,晚上抄到眼皮打架,如同走火入魔般硬是在一个星期里抄完了。后来我考上大学后,这本手抄的复习资料书被下一届同学传借,最后不知所终。
手抄书的时代已成为过去,那种求书若渴的精神让我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