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长期致力于理论研究的学者,一位用一生去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长者。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要使哲学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真正成为像马克思说的浸进同时代人的灵魂。今天,为大家带来学习陈先达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陈先达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一位长期致力于理论研究的学者,在其学术经历和哲学研究中,既出版了许多思维缜密、论证严谨的学术专著,又先后撰写了大量集思想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学术随笔,这些随笔最终以“陈先达哲学随笔”为丛书名,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该丛书共四卷,具体为《哲学心语:我的哲学人生》、《回归生活:哲学闲思录》、《静园夜语:哲学随思录》、《漫步遐思:哲学随想录》。这些随笔是陈先达教授用心灵去感受哲学,感受哲学人生的写照。
思想始终聚焦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但是文风有了很大的变化,是陈先达教授晚年写作的一个特点,这也鲜明地反映了他对于写文章的体悟。正如他在丛书后记中所写:“文章水平的高低并不在于旁征博引,不在于长短,更不在于玄而又玄。有点味道的文章,无论长短,一定要说点‘什么’,告诉人家点‘什么’,这点所谓‘什么’,就是要向读者传达你的想法、你的体悟、你的心得或者说思想‘火花’。只要是从自己思想中流淌出来的东西,不管多少,不管深浅,总比东拼西凑的好。”在该丛书中,读者不但能了解陈先达教授在“文化热”中的理性思考,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在哲学研究受冷落中对哲学理论力量的自信和阐扬,作为个性鲜明而内蕴厚重的随笔类著作,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作者在哲学研究领域中“不服老”的学术风格和哲学家的智慧。
在当今社会,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毫无疑问是显学,但是哲学面临的困境又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哲学繁荣发展的同时,哲学也面临着一个窘迫的现实问题:哲学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逐渐式微,哲学相对于热门科学受到了冷淡甚至轻视,哲学自身的理论纷争四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遭受了理论困难。究其原因,这既与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有关,也与哲学自身的文风与学风有关。一些哲学论著专业性太强、语言晦涩、论题单一,严重限制了哲学理论的普及,成为了书斋里的学问,使读者“敬而远之”,真正“学哲学、用哲学”的社会氛围远没有形成。
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要使哲学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真正成为像马克思说的“浸进同时代人的灵魂,也就是浸进使他们激动的爱与憎的感情里”的哲学,哲学研究和哲学写作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更接近现实,更接近生活,更接近人的心灵。以清新活泼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使枯燥深奥的哲学变得鲜活而生动起来,让人容易理解,能够接受,就成为陈先达教授晚年进行哲学随笔写作的最主要原因。在这些随笔中,作者以其对哲学理论卓越的驾驭能力、生动的语言表述,为我们描绘了哲学的精髓和精彩。道理很深刻,但行文通俗易懂,深受读者喜爱。这套丛书凸显出以下几个特色: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