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更多语录

北京遇上西雅图影评观后感范文

分类:更多语录时间:2019-04-14 16:14:57关键词:北京遇上西雅图影评,观后感范文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观后感(一):中二的不二情书

 

  曾在《读者》,看见这样一篇短文,说一个导演,面对批评时申辩:“我能让观众哭,也能让观众笑,这还不够吗?”作者故弄玄虚,列举之后,表示“不够,远远不够”。文艺窄成了快餐,几种必要元素一经组装,便可上线。所以还能让人哭也让人笑,就很难得。哭是共情,笑是会心,禁不起回味,至少还有回忆撑着,一场飞鸿雪泥,总也拾得一朵两朵。

 

  国产电影很少兼具深广度,常常急于引进各种元素,不能很快地融会就只能很快地杂烩,于无声处默默跟历史和现代对垒,最后文化的生活的世情的人性的都作了一堆,你以为的深度叙事,其实支离破碎,你以为的懂得,其实只是慈悲。《西雅图》第一部中规中矩,以爱情为轴心,辐射出的也都是爱情。第二部层面拓宽,社会卸去了背景色,走到人前,给你一些切实的剖面,却又总是蜻蜓点水,你刚刚入戏,他已经道了再见。129分钟勉强够倾诉,你想回顾,就只能发现套路

 

  依然是刺猬取暖的模式,因为怕痛,戒心太重。久而久之,生活只剩下对峙。一切不堪回首的往事,铺垫得那么放肆,只为遇见一个人,让冰冻三尺,一瞬就涣然冰释。之前各种原则诸般理智,对这个人都不再合适。种种巧合,只为擦肩而过。一部《西雅图夜未眠》,如果说上一部只是致敬经典,这一步就直接以为模板。明明咫尺之间,偏偏做足一出隔花人近天涯远,一如其它故意设计的部分,太多遮掩,导致处处破绽。那么执执的追寻,那么深切的互动,在终于交付的时刻,两个人又都太不够格。没有情到深处的惊喜,也没有反复锤炼的演技,表演的魅力,就在于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无需按部就班,如果你真的曾这样期盼,根本不必去表演。《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人物与妻子在兵荒马乱中失散8年,终于相见,也只有两句话:“我……能不能抽枝烟。”“也给我一枝烟”。

 

  好在导演铺张之后终于懂得收敛,没有安排过多对白。一场重逢当然可以有千万种不同的表现,但设若水平有限,最好俭省语言。

 

  作为主角,两个人都烙上了影片本身的硬伤。大牛是浅尝辄止,阿姣则用力太过。导演跃跃欲试,想说说空巢老人,想谈谈文化寻根,想找找东西方冲突,想治治后现代迷失。其实片中北京与西雅图已经淡化为一个符号,是现代人有意坚守的节操,或无奈紧抓的救命稻草。比对着澳门与拉斯维加斯的纸醉金迷,有酒今朝,让经历过烟火气的返璞,更有味道。只是导演设色不均,电影需要背景色,本应处理成过场的被强架做了主线,如果不是导演足够真诚,实在有短路的危险。而现在,它还只是混乱。却也正因如此,主角有时味同嚼蜡,配角却常常活色生香。豆瓣评分7.0,其实相当客观。一部佳作,从导演到场记,从剧本到后期,实在容不得一块短板。

 

  中国文化精髓之一是留白,导演给他可以给的,观众自会拿他愿意拿的。过度解说,是对接受美学的粗暴干涉。所以很多导演认为的原则,因为太过主观且突兀,都成了造作。

 

  其实芸芸众生,多得是普通人,柴米油盐里黄粱一梦,鸡零狗碎中蹉跎半生。并没有那么多真相,有机会让你心寒齿冷。所以遇见伪文青,就聊聊诗词歌赋;遇见高材生,就谈谈人生哲学;遇见老板,你在商言商,却要求人无关风月,看见汤唯如泣如诉,我几乎怀疑,她担纲了整部《色戒》。婚姻之所以是赌博,因为最好的和最坏的,都被冗长的相守消磨殆尽,留下的最真实的。一如唱戏要有开场,炒热了场子造足了势头,名角才能登楼。坦诚是双刃剑,要有足够的信任与感情以为积淀。言深交浅,就直抄底线,难怪人闻风丧胆,你不欢而散。在尚有避忌的时候,也该难得糊涂,真正的清算,自己都未必愿意直面。何必急着剖肝沥胆,你敢天长地久,岁月自会还你一双慧眼。彼时最初的激情已然消退,彼此熟白到了极处,终于可以浩然相对,一如淘干净的一杯白水,岁月的酷忍与优容早已沉淀入味,能余下的,才最实惠——哦,你以为的顺理成章,其实是一场反推。

 

  阿姣应该庆幸,不是每个人都会遇见一个邓先生,苦口婆心地为感情,找一个平衡。有钱和有情,并不一定水火不容,也有祖峰那样的伪文化精英,发两句思古幽情,既免了真金白银,又逃了德行人伦。选择精致,有时就得放弃真实。

 

  片中最用心处是一场婚礼,两场葬礼,还有处处穿插的,中外文化的相碰与相容。爱极了老先生看似固执到颟顸的表征下,对老妻极大处的支撑与极细处的呵护;爱极了老奶奶不疾不徐,一个眼神就从相依的老伴做回到相慕的少妇……很多电影中有这样的老夫妻,都是点缀,却只有这一对,真正点了题。他们相敬相濡,触到人生迟暮,褪尽了甘苦,那一点点温润的湿度。本来古诗词的频繁介入,难免蛇足,却因着老先生自在又桀骜的风骨,与老奶奶端庄而明媚的风韵,向来萧瑟处,山花插满头,却沉醉不问归路。

 

  而最恰切的处理,是他们终于相遇,便戛然而止。导演做了模糊化诠释,并不明确告知,他们是不是真的熟知了彼此的身份,知道之后,又是不是能接受,接受之后……又盼有个童话的收梢:执子之手,天长地久。很不必如此,其实他们的信更像是引子,多数时候都是在自我顾影,自我苛责,自我开解,自我剖析。我始终认为最深的改变,很难假手他人。借兰晓龙一句:“我们都只会越来越像我们自己”。很难说清,他们爱上的是具象的彼此,还是抽象的爱情。毕竟,爱情本身无定,它有很多个原型。

 

  惊艳也有分别,一种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便已比翼连枝当日愿;一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却还犹抱琵琶半遮面。

 

  有人终其一生,享受惯了爱情因为孤独而完美,真正如愿以偿,怕是只能“不识张郎是张郎”。

 

  三毛一生热情如火,说过最冷的一句话是:“我们的爱情之所以永恒,是因为荷西死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影评观后感范文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观后感(二):《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穿过百年岁月遇见你

 

  《查令十字街84号》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因为对古董书的热爱而和一位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结缘,双方互通信件二十年却始终未曾谋面,虽然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是一部由薛晓路执导,吴秀波、汤唯领衔主演的电影,一个是洛杉矶的房地产经纪人,一个是澳门的赌场公关,本来这辈子都不会相交的如两条平行线的两人却因为厌恶同样的一本书——《查令十字街84号》,在机缘巧合下,借助一封封跨国信件,互通有无,并最终情牵彼此。缘分是如此的妙不可言。

 

  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满满当当的讲了一个很复杂的故事,身处于两个世界借助跨国信件缓慢交流的彼此在一年的往来里情愫渐生。未曾谋面却挡不住思绪纷飞,一个幻想对方是女大学生,一个幻想对方是大学教授,同为异乡人,信件与想象就是彼此的最大慰藉。这是部爱情电影,可又不仅仅只有爱情。

 

  过去、现在、未来

 

  男女主角分别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相距万里的地方,两人各有各的缘分与际遇,看似毫不相干,其实讲的是一样的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遇见。

 

  为了孩子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一位母亲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如扑火的飞蛾般孤注一掷放弃国内的一切到美国买房陪读。至于孩子是不是愿意离开国内的家、朋友和老师,是不是真的以为国外更好?抱歉,这不重要,因为大人什么时候真的听过孩子说话?母亲说,这一切还不是为你?很感谢你的自我牺牲,但你的行为是你的自我选择,孩子又有何错,为什么要为母亲的选择承担后果,为什么要在心里觉得有所亏欠,为什么要有负罪感?这一对母子让Daniel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一样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只身赴海外求学,一样的面对陌生环境的孤独与无助。不同只在于Daniel长大了,他有学历有工作,他不需要依靠父母就可以过得很好,于是可以不再在意任何人的期望,只为了自己而活,倔强又寂寞。

 

  长大了的Daniel谈恋爱了,女人换了一个又一个,什么是爱呢,什么是被爱呢?这不重要,因为爱既然能做了,谁还谈呢?过早离家独自面对世界的Daniel不懂女人要的是什么,他给不了别人家,给不了别人稳定与承诺,于是接连被甩,女友们转身投向那个能给自己家的男人。活在当下的Daniel没有自己的住房,背着睡袋一晚一换的睡在客户挂牌出售的房子里,心无所依的人当然不需要一个固定居所,此时的他看不见自己的未来,哀叹这个世界有自己没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同。

 

  Daniel又是幸运的,他遇见了一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老夫妻,仿佛看见了未来,看见了归宿。在那个不需要结婚证不需要婚纱照不需要鲜花钻石的年代,几头驴加上媒妁之言就可以娶回一个姑娘。这俩人之间有爱情么?不知道,不过共度几十年以后,亲情是肯定有了。教堂里,二老穿着滑稽可爱的衣服补办婚礼,婚礼誓词也不再是老掉牙的不论贫穷富贵,那是属于年轻人的。爷爷奶奶默默相望,执手一生,回望往昔,眺望那个所有人的最终归宿,你,愿意和我的名字写在同一块墓碑上么?所谓生同寝,死同穴,不过如此。不论是观众还是Daniel,都感叹这种相守一生的婚姻,生儿育女,含饴弄孙,朴实无华。爷爷奶奶各有缺点,奶奶爱哭,爷爷急躁,婚姻就是接受包容对方的缺点,然后携手向前。

 

  娇爷15岁跟着爸爸移民澳洲,书没读几天,亲爹又好赌,曾经于大雨瓢泼中举着砍刀深入险地勇救亲爹,可是毕竟是一个女孩子啊,也会在安全地带在父亲的怀中哭泣。娇爷混迹于声色场所,男人见了无数,但始终对爱恋充满期待,勇于尝试,每次都用尽全力去爱,决绝不回头,自以为找到归宿,可总是遇人不淑。初恋很美好,全因死得早。代表过去的初恋豪赌挥金百万却又不肯偿还,大言不惭的干干净净撇干责任,于是,娇爷关于初恋的梦,破碎了。

 

  过去的就过去吧,人总是要着眼现在的。同样是豪赌客,除了玩钱,还想玩女人。想要钱么?我有钱,可以给你啊,但你要用身体来换!多么鲜血淋漓的现实,这不是爱,是欲望,是声色犬马。钱好么?当然好,一大笔钱,帮娇爷还了赌债,免了麻烦。可是这不是爱啊,就算再有诱惑力,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你能告诉我什么是爱么?困扰于现实的娇爷向想象中的教授提出此问,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的诗人出现了,多么温柔,脉脉含情,满足娇爷所有的期待,美好的纤尘不染。可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没有经济基础玩什么上层建筑?美好的诗歌也要向三斗米折腰,于是,诗歌死了,娇爷的爱恋也结束了。

 

  过去,现在,未来,不过是精彩着各自的精彩,灰暗着各自的灰暗。

 

  房子、家庭、家人

 

  什么是家啊?是房子么?是家庭么?是家人么?房子会破会旧会倒塌,家庭会瓦解会离散,家人会生老病死。家在哪呢?不论是Daniel还是娇爷,都是身在异乡为异客,客居他乡,没有房子没有家庭没有家人,都是游子,漂泊无依,好似水中浮萍,任凭雨打风吹去。人生而孤独,不论遇到谁,都只能是自己生命中的过客。人能陪自己到最后的只有自己,我们会看见别人死,看不见自己死,自我意识的消亡才是终极消亡,不再感知,也就没有世界。

 

  Daniel看上了二老的房子,通过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妄图掠夺,可是爷爷死了,奶奶也就不要那个房子了。重要的值钱的不是那个房子,房子都是一样的砖瓦土块,区别只在于与家人居于此共度的时光。执手一生的人先去了一个,空留一人睹物思人只有哀思,如果两人都去了,共同的记忆没有了,感知没有了,空留一个房子还有什么意义呢?

 

  家在我看来是一个归属概念,只要能找到归属感,就算只有一人,都是家,我在哪里,家在哪里,我是我自己的一家之主。爷爷奶奶的家在哪呢?二人健在时,家是那个美国别墅,二人共同生儿育女,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一人驾鹤西去,奶奶的家就变成了撒有爷爷骨灰的地方,昔日的村庄已沉睡湖底,没关系,我将与你共同长眠。

 

  游子、故乡、归途

 

  人活着的时候没有机会归乡,故去后终于随着骨灰魂归故里。湖北秭归,秭归秭归,子终归,少小离家孤魂归。奶奶带着爷爷的骨灰回家了,两个游子,回家了,那影片男女主的家又在哪里呢?

 

  Daniel和娇爷终于在伦敦遇见了,查令十字街84号,由一本书、一个地点串起了一段情缘,两个游子情牵异域,伦敦不是故乡也不是归途,不过好在,我们还有彼此。我们都不再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路上,我们都是游子,现代社会交通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加频繁的迁移,故乡也就成了一个遥远的概念,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中的我们早就忘记了故乡,忘记了自己来自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处。

 

  娇爷遇见了Daniel,好似海莲穿过百年终于遇见了弗兰克。百年前的海莲受制于经济,与弗兰克通信二十年而没有机会相见,现代社会的娇爷与Daniel仰赖于交通的发展通信一年就幸运的遇见了,不知道海莲会不会嫉妒。遇见以后呢?接下来的故事又将如何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能确定的是,两颗心,都不再孤苦无依。

 

  洛杉矶的游子,买了回国的机票,踏上归途,终于回家与父母拥抱;澳门的游子,与亲朋举杯,期待生活新篇章的展开。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依然在各自的道路上寻找着归途,希望所有的游子,最终都可以回家。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