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难得有自己的时间做点喜欢的事情。随手拿起了于航毕业送给我《穆斯林葬礼》,就一口气读下来。心也随着人物的命运起伏,走进了书的世界是很美好的感受。两天时间就这样沉浸在那两个年代——抗战前后和建国初期,合上最后一页,心中有很多感受郁结。
想起很多年前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还只是看个热闹。书,真的就像是自己的老朋友,每一次的重逢都有不同的新感受。
新月的葬礼,我一直在流泪。我不是穆斯林,也不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更没有类似的命运。但是新月的种种不幸和对未来的渴望;天星对妹妹那份闷在心里的深情;楚雁潮对新月的那份真挚的爱情------求不得的苦和善良真诚呈现于字里行间。特别是“拉赫”封闭时的艰难不舍,让我想到了已经去世的妈妈,泪水止不住的流下来。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共鸣。生死诀别的瞬间,多少的不舍,多少的无奈。只要是经历过的人,是永生难以忘怀的。人世难舍的就是这些美好的情感和给予我们这些情感的人。所以人生为爱,珍惜身边我们爱着和爱着我们的人!
故事中的韩子琦因玉改变了自己的一生。最初他和吐罗耶定巴巴要去麦加朝圣,但却因第一次见到玉碗而改变了行程。他拜师学艺,为师报仇,重振家业,携玉避难,带玉归国,失玉身亡------这位冒充了一辈子回回的汉人,命运始终维系在玉上。在一切都失去的时候,最终明白经历的那些,在乎的那些都是过眼浮云。“黄粱梦”梦醒,才明白赤条条来的,必然要赤条条走。最重要的是走的时候,别心怀愧疚和罪恶。可是生活在浮云中的人,又有多少可以放得下,认得清方向,看穿遮掩的浮云呢?就这样在人世间为名为利的忙忙碌碌,就这样患得患失地纷纷扰扰。故事里有别人的悲欢离合,也映射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别人的故事,看到自己的生活,这大概是我读书的时候,不自觉要做的事情。
楚雁潮从上海招生回来,在燕园与到欲责问他的郑晓京时说了一句话:你不要用不知从哪儿捡来的尺子来丈量我,你不具备这个资格!
引发我思考的是“尺子”。现实时候中又有谁不是用自己的尺子在丈量身边的人呢?可是我们真的就有这个资格吗?虽然我们可能怀着这样或者那样美好的期待,或者过来人的经验,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号。难道我们可以替别人走自己的人生路?难道就有这个权利吗?
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我认为我有,而且坚定的认为我是为了他们的好。但是生活的阅历渐渐告诉我,对未来对世界我并不是先知先觉,我没有审判任何人的权利。我只能说有没有这样的德行使身边的人认同自己。如果有,我们一起携手前行;如果没有,就真诚的祝福别人的选择。对学生,对家长,对同事,我一直在不断提醒自己:你没有权利拿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虽然很多没有这样的权利的人,一直在这样残酷地丈量着我们。但是我至少要做到不去这样武断地丈量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