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更多故事

蓬莱瑶台镜头对准普通人

分类:更多故事时间:2019-05-11 14:56:04关键词:蓬莱瑶台,镜头对准普通人

 听说马焰被评为第2届新疆新闻界“20佳”,我和新疆雪莲电视台记者陈君之相约,采访这位年轻的电视女编导。

 

在新疆电视台,同行们风趣地说她是“获奖专业户”,她却腼腆地说:“这是

 

大家的功劳。电视是综合性艺术,少了谁也不行,倒是我沾了大家不少光。”

 

近几年来,马焰春风得意,大奖小奖拿了不少,1992年还被评为自治区优

 

秀科技工作者。问及诀窍,她却诚恳地说:“我的命好,开的都是顺风船。领导支待,剧组努力,搭档们业务水平高,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运气好……”

 

说起运气好,马焰曾有两部片子被搬上银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神秘的驼队》是1985年拍成的,被誉为“中国第一部西部片”、“天山上的又一朵红花”。第二部电影《火焰山来的鼓手》获得了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儿童片大奖、第4届哈尔滨国际冰雪电影节银奖。

 

这个片子是现实题材,写她熟悉的人和事。但此片在国外上映时,外国的孩子竟提这样的问题:“中国小男孩脑袋后面的辫子到哪里去了?”“中国的小女孩也穿花裙子吗?”“你们漂亮的少年宫是真的?还是搭的景?”这让马焰又生气又伤心。她决心要把新疆的新面貌,民族的新精神,人民的新生活,及时地介绍出去。

 

为了真实地再现各行各业、普普通通的新疆人,马焰全身心地扑在了工作上。不论在天涯海角,还是在帕米尔高原;不论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还是在哈纳斯的大草原上,都留下了她踏实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在拍摄过程中,她曾从马背上摔下来,被鹿顶出几米远,曾中暑病倒在异国他乡的摄制途中,曾被暴雨淋得无处躲藏。

 

去年7月,马焰和她的新搭档、摄像师木哈买提来到哈纳斯大草原,住进了蒙古族图瓦人的白毡房。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从马背上下来后,两腿伸不直,自然而然成了罗圈腿。山上没有菜,索性把朋友送的两个西红柿也给了牧民的孩子。为了尽快和牧民打成一片,马焰和木哈买提俨然成了牧民家中的一员。每天放牧打草,挤奶煮饭,晚上安灯发电,放录像,调电视。短短一个多月,她和当地牧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片子顺利拍完,临别依依不舍。事后,牧民的小儿子又到乌鲁木齐来看望他们,送来一包清香的松籽。

 

不久,一部来自生活,原汁原昧,人物神韵兼备,真实感人的电视纪录片《白毡房 小木屋》脱颖而出,赢得专家同行、各族观众的一致赞扬,被评为“96年度新疆电视奖”一等奖。

 

连年获奖,靠的是马焰长年深入生话,植根生活,丰厚的积累,敏锐的艺术感觉和求新求异的探索精神。她敢于摆脱传统思路,以全新的手法去反映生活。因此,她拍的片子显得特别真实自然,看似行云流水,却能扣人心弦,引起观众的共鸣。

 

回首走过的足迹.马焰没有遗憾。她对奋斗过的岁月充满眷恋之情。她诚恳地说:“今后,我将继续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始终不渝地把镜头对准普通老百姓,拍出更多更好的电视片献给广大电视观众。”

蓬莱瑶台镜头对准普通人

蓬莱瑶台镜头对准普通人(二)

 

10月16日21时10分,由广东广播电视台马志丹工作室出品的《中国梦·创新动力》登陆广东卫视,开篇之作《从小家到大家,从小梦到大梦》(上下集)播出后好评如潮。

 

《中国梦·创新动力》立足当下中国正在深入推进的创新发展战略,聚焦于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下的创新创业浪潮,以真实客观的画面语言,解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自2016年5月27日马志丹工作室挂牌成立以来,马志丹导演带领团队已打造出28部广受赞誉的优秀纪录片;其中,《我们的青春》获得2016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系列片等奖项,2017年9月30日,获得广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如何深入生活挖掘鲜活的现实题材?如何在纪录片创作中融入自己的创新思考?近日,马志丹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对南派纪录片的发展谈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谈作品 与拍摄对象成为知己

 

南方日报:《中国梦·创新动力》开篇《从小家到大家,从小梦到大梦》是如何打动观众?

 

马志丹:开拍前,我们先研读主人公自传,梳理主人公官金仙从事物流业30年的大事件、转折点。我与官金仙相处三年多,期间我带领摄制组团队辗转广州、惠州、东莞、杭州市等地,纪录片的许多场景都是在25年前的故事原发地拍摄,真实还原官金仙艰苦打拼的情节。

 

摄制组还深入到主人公的工作环境、家庭生活场景跟拍,同吃同住。官金仙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1992年3月7日南下广州创业奋斗,勤劳致富后不忘革命老区群众,与她的二哥管金生、五弟管金虎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捐建了民办公助学校——泰和南方龙江实验学校。我特意赶到学校记录下揭牌庆典这一时刻,虽然回奔波3天,但很值得。

 

长时间的拍摄,我与官金仙从拍摄对象处成了知心朋友。在寻找故事原貌的过程中,一层一层的感动进入我的心底;挖出的鲜活细节,融入节目之中,唤起观众内心的情感波澜。

 

南方日报:《中国梦·创新动力》把中国梦和创新动力这两个词结合起来,您是基于什么考虑?

 

马志丹:这一波新的创业创新热潮,是机会型创业,即为追求商业机会而创业,创新与创业一体化,体现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的探索与追求。

 

选题覆盖全国,远景与现实交相辉映,部分选题拍摄跨度3年半至5年半。即将于23日22时10分播出的《遇见,做好自己这一面》,讲述了创始人宋奇与他两个伙伴的故事。他本科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是一名理工男,毕业后放弃了本专业,成为餐饮界的一颗新星。这背后靠的是什么?我们跟拍了3年半,见证了宋奇从一个个体户小老板,向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蝶变。

 

南方日报:自去年5月27日“马志丹工作室”挂牌以来,创作了三个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作品,有哪些创作经验可以分享?

 

马志丹:工作室成立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推出了22集《我们的青春》,获得广泛好评。我三次主动申请,拍摄了长篇纪录片《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也受到一致好评。目前正在播出和陆续推出的《中国梦·创新动力》系列16集纪录片,收视率很好。在创作中,我们对用心讲述平凡而闪光的故事,获得全社会观众的情感共鸣。


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图文内容只作阅读参考及交流,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站有某些图文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确认之后将立即删除,非常感谢!